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人生价值论

    本然性。所以《坛经》说“即心即佛”、“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。”“我心自有佛,佛是真佛,自若无佛心,何处求真佛?汝心是佛,更莫狐疑”。《坛经》还认为:人的佛性是自在的和自由的,即心佛性本俱足、...自修度,自成佛道。传统佛教提倡出家修行,寄居寺庙,《坛经》则主张修行不一定出家,认为“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”,强调僧侣信众生活平民化、人间化;传统佛教强调坐禅用功公式化的苦修模式,《坛经》...

    任汝平 陈小玲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795640.html
  • 王恩洋:因明入正理论释(2)

    四:谓法相相违因,法差别相违因,有法相相违因,有法差别相违因。  疏下第三解相违。相违因义者,谓两宗相返。此之四过,不改他因,能令立者宗成相违。与相违法而为因故,名相违因。因得果名,名相违也。非...非显,是名差别。如总说人,是名相。人中自有好人坏人男女老少,是名差别。凡言一法,言之所陈,多为总相;意之所许,乃有差别。故一语中有法及法并各有其相差别。故此相违中说有法相相违因、法差别相违因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1938758.html
  • 慧明禅师甘露(1)

    四字看轻了,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。佛要比丘陈过失,即征信故;儒家亦说‘言而有信’、言忠信,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‘信’字的基础。即以商场论,有数百年的老商店,他们的货物,比别家都贵,而生意鼎盛...分。   云何为小愿?初学佛者,多半只求利,其愿力小。小愿略说三种:一者、求现世荣乐,即求名利福寿,乃至妻财子禄。二者、求来世福报,即求来世生人生天,得大富贵,享受快乐。三者、为求了,着于涅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852004.html
  • 显净土方便“化身土”

    如来会一文]   《如来会》言:佛告弥勒:若有众生,随于疑悔,积集善根,希求佛智、普遍智、不思议智、无智、威德智、广大智,于善根不能生信,以此因缘,于五百岁住宫殿中。乃至阿逸多!汝观殊胜智者,彼因广慧力故,受彼化生于莲花中,结跏趺座;汝观下劣之辈,不能修习诸功德,故无因奉事无量寿佛,是诸人,皆为昔缘疑悔所致。乃至佛告弥勒:如是!如是!如有随于疑悔,种诸善根,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,于善根不能生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45829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87)

    不生不灭的道理,诸多高僧大德的证悟歌中比较多。 在胜义当中,不仅可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,还能断除对亲朋好友的执著。我们作为凡夫人,对父母亲人方会特别贪执,始终放不下来,以前的高僧大德为什么要抛弃...com/video0/rpsxl187.WMV 思考题 993、证悟空性会有什么结果?请从利、他利两方面分别说明。 994、证悟空性的人,一定会有大悲心吗?请说明理由。 995、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133452972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寄语

    要认真思考和正确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。   ”对于第一个问题,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。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、十善、四摄、六度利利他的广大行愿。《增一阿含经》说:&...。这五条戒。为人天善趣的根本,也是修行圣道,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。杀生五事,一是残忍、犯法、不道德、不诚实、放逸散乱思行,犯之轻者,心常怀恐惧、疑畏,眷属不和,朋友不信,失事生悔,为善人所呵,为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0240631.html
  • 有关修净土的一些话题

    诸佛的德相暂未内显发,至心信乐专心修学,除灭烦恼便得解脱。《大方如来藏经》云:“如是善男子。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。贪欲恚痴诸烦恼中。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。结跏趺坐俨然不动。善男子。一切众生。虽在诸趣...胜于不作者矣。所以法华经言。若人散乱心。入于塔庙中。一称南无佛。皆已成佛道。而况有人能发如是大心勤于福善。不随喜者。圣所悲念。(某甲)惟。无始生死以来至于今日。已应有无量恶心阻人。胜善何以故然。若无...

    莲舟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146491.html
  •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

    黑白,如触冷暖。得境自性,非共差别,不可言寻,故曰性境。此又分二:(一)真性境。即前五识,及同时意识未起分别,所缘色声六尘,亲得其相者,兼五八识所缘及定果色。(二)似性境。若五净色根无表色,但从发识防过殊胜功能建立,不能亲得其相,故曰似性境。案此论百法,六种无为,是圆成实性,余九十四种,皆  依他起性,无遍计所执性。而色境中质影之境,则属于世间俗法,系属遍计执性,亦是我法分别执见所安...

    交芦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1.html
  •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及其特点

    说:“人间佛教主要内容是五戒、十善。”6“它(指人间佛教思想——引者注)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、十善、四摄、六度利利他的广大行愿。&...广学多闻,难学能学,尽一切学的教诫,利利他、广种福田的思想,禁止杀、盗、淫、妄戒规,以及中国佛教的许多优良传统,都足以说明佛教的教义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是相通的,佛教徒能够为两个文明建设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952240.html
  • 和合僧团,正法久住——从《四分律》探究佛祖结戒本意

    取王材,何况余人?我今已往勿复亲近沙门释子,礼拜闻讯,供养恭敬,无使入村,无复安正。”   ……   世尊尔时以无数方便呵责檀尼迦比丘言:“汝所为非,非威仪,非沙门法,非净行,非随顺行,所不应为。...安居、仪式及缘起的二十犍度属于作持门。它们都是佛陀制定的关于僧团日常生活、修行的一些仪式和羯磨。譬如受戒犍度之五:   佛言:“今已去,听先问十三难事,然后授具足戒。当作白四羯磨,如是授具...

    王振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4061767.html